■融媒体记者 孔 雪 通讯员 何 权 蔡紫阳 郭 婷
近年来,淮安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数字中国”战略部署,聚焦惠民、兴业、优政,通过智慧城市建设主动适应和驾驭数字化变革,积极拥抱数字时代。一股前所未有的数字化浪潮正在淮安涌动,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一大批解决问题“管用”、广大市民“爱用”的“智慧应用”上线运行,以前要“跑断腿”才能办好的事,现在只需动动手指就能办妥。
不信?来看看淮安这家人的“智慧生活”。
爸爸:财政补贴“秒”到账
王先生是淮安一家民营外贸企业财务经理,得知公司可以申请财政补贴,他立刻登录淮安市政务服务网,点击“财政奖补”专栏,政策超市、申报通告、申报指南、奖补公示等财政奖补信息一目了然。申请后,补贴“秒”到账,企业的燃眉之急,解了!
2020年以来,淮安按照“系统集成、专窗办理”原则,优化再造办理流程,大幅提升政策申报便利度,着力解决奖补政策散、申请流程繁、办理过程慢、足额兑付难等突出问题,推动财政奖补资金高效透明直达市场主体、直接惠企利民。“财政奖补集成网上服务改革的核心,是运用大数据思维、系统化思路,将繁杂的材料电子化公布、将冗长的流程优化精简、将分散的政策集中展示、将漫长的时间压缩固化,打造‘精准、标准、透明、协同、便利’的‘阳光奖补’平台。”市行政审批局党组书记、局长吴苏说。
改革带来的直接成效是:审批环节精简45.35%、申报材料减少57.96%、审批时限压缩75.34%,较上年分别提高2、29、22个百分点。如今,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厅的自助机器上,企业人员只需插入身份证,输入相关信息,短短几分钟就可完成财政奖补申请工作。数据显示,自2020年8月正式上线运行以来,平台已累计上线758个财政奖补业务项,办理奖补事项15000余件,兑付资金20亿余元。
值得一提的是,淮安财政奖补集成服务改革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得到财政部和江苏省委深改委的充分肯定,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主流媒体广泛报道。2021年1月,国务院协调办专刊向全国推广“财政奖补直达机制改革的淮安经验”。改革继2021年年初获省政府推广后,7月,被省委依法治省办评为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县活动优胜项目。
妈妈:“不见面”审批省事省心
王先生每天忙着工作,王太太也没闲着。作为一家房产企业的销售经理,王太太正在为公司新开的楼盘办理预售许可证。
以前,每次办理预售许可证时,王太太总是感觉压力很大,就怕在跑手续的过程中弄丢材料。自从有了房屋交易“不见面”审批,她只要打开电脑,通过“不见面”审批服务系统上传各类证件、图纸,更新工程形象进度,坐在办公室就能拿到预售许可证。
如此轻松惬意,主要还是得益于淮安“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通过大数据,淮安实现跨部门信息共享,办事要件实现系统自动比对。现在,开发企业工作人员不仅不用再到窗口办理业务,也不用再提供大量的原件、复印件来核验,“足不出户”在电脑前轻点鼠标,一次性上传各类证件、图纸即可完成所有交易业务的申请,还实现了商品房网签合同备案、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商品房交付备案等房屋交易业务受理后全部当时办结。
同时,淮安紧紧抓住国家级“互联网+政务服务”试点市和全省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两大历史性机遇,在江苏率先推出购房资格证明网上申请业务,先后实现了二手房交易合同网签备案不见面、房屋租赁网签备案不见面,极大提升了房屋交易效率。2020年4月22日,淮安在购房资格证明网上申请的基础上,推出手机App申请业务,真正实现了购房资格证明申领全程“免跑腿”。去年8月,淮安还通过在二手房网签合同中增加二维码、给商业银行开放系统权限、增加贷款信息录入共享功能等,全力做好“贷款、备案、纳税使用同一份网签合同”工作。
儿子:“码”上说事,马上办事
去年,儿子小王搬了新家,发现小区有电动自行车进电梯的现象,存在消防安全隐患。随后,他看到小区公告栏里贴了一张二维码,只要扫码就能留言反映问题。他扫码留言反映该问题,几天后,问题就解决了。
去年,淮安推出了一项“一竿子插到底”的极简式服务——群众有事扫二维码反映诉求,党委政府督促相关部门马上办理,“有事码上说”,实事马上办,让群众有了更直接的获得感。
“有事码上说”背后是一套“1+1+N”的工作联动格局:第一个“1”是由市委网信办对市民反映的问题建议进行收集归类;第二个“1”是由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收集梳理的问题建议及时转交派送并线上线下联动查改;“N”是由各县区、各部门对涉及自身的问题及时处置办理,地方党史学习教育负责机构进行督查。
“有事码上说”把平台搭建在城市治理的“神经末梢”,群众诉求通过“指尖”传递,相关单位迅即接收,然后针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查清病灶、对症下药,全力推动问题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实现了从征集、汇总、交办处理、督查整改到反馈通报“一条龙”网上办理和公示。随着市民的踊跃参与,“有事码上说”平台已经成为淮安党委政府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
女儿:开店创业隔天搞定
转眼间,女儿王美美已经大学毕业了。热爱美食的她决定创业,在万达金街开一家餐饮店。
需要哪些手续?提交哪些材料?王美美拨打了市政府便民热线12345询问。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她来到市政务服务中心“淮上关爱一件事”服务专窗,提交所有材料后,隔天就拿到了食品经营许可证。“就是这么快!”这样的“淮安速度”让王美美惊喜不已。
“通过流程再造和信息共享,我们整合部门资源、优化业务流程,加快构建更加便捷、更多层次、更为高效的集成服务模式。”市行政审批局经济审批处处长倪红说,以“行业准营”集成服务为例,通过“一业一证”改革,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对一个行业涉企所有许可事项审批条件进行标准化集成,按照共用信息共享、个性化材料单独提供的原则,简化申报材料,将多份申报材料合并为一张行业综合许可申请表,实行告知承诺制、容缺受理机制,确保行业综合许可“一证一行业、一章全覆盖”,进一步提升创业兴业便利度。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来回跑”到“最多跑一次”、从耗时数月到隔天办结……近年来,淮安加大“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力度,在特殊群体服务、市场准入准营、项目中介领域选定多个紧密关联的事项,通过材料精简合并、电子证照共享,实现“一件事一次办”。目前,全市推广运行新生儿出生、人才落户、军人退役、退休等25类“一件事”,累计办结3万余件。较改革前相比,材料、时间、环节平均压降52%、67%、64%。
爷爷:一部手机走遍淮安
王大爷年纪大了,记性不太好,每次出门不是忘带社保卡,就是忘带公交卡。前几天,孙子送给他一台智能手机,安装了“i淮安”App,App上医保电子凭证、电子公交卡、电子身份证等一应俱全,还可以在上面预约挂号。
去年12月26日,淮安城市数字大脑暨“i淮安”App上线启动仪式成功举行,标志着淮安智慧城市一期工程顺利建成。2021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顺应数字经济发展新趋势、把握新机遇,针对城市发展现状以及政府、企业、群众诉求,提出了“以人为本、以数为魂、以用为要”的智慧淮安建设原则,开启智慧城市建设新征程。
淮安市智慧城市一期工程以“1+3+N”为基础架构,即一个城市数字大脑系统为枢纽,“一网同用、一网统管、一网通办”三个“一网”为技术平台,N个应用为服务支撑,建设全市统一的智慧城市运营指挥中心,并创新性地融入应急指挥中心与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建设,集约化运用一个中心实现城市“大城管、大治理、大平安、大应急”。
与此同时,淮安结合城市发展实际,依托先进的信息化平台,通过聚焦关键场景,推出了面向市民和企业的“i淮安”App。其中,市民版涵盖服务事项178项,提供包括衣、食、住、行、游、学、医等方面的全方位服务;企业版涵盖服务事项122项,可为企业创造数字化、便捷化、精准化、高效化的营商环境。
这家人的“智慧生活”,正是当前淮安全力推动数字化建设,打造智慧城市的生动缩影。当前,淮安已初步建成一个以城市数字大脑为载体,以云网安一体化为技术底座,以智链数据引擎为驱动,整合现有信息化基础资源的共性平台,并向着建设更高水平智慧城市的总目标持续迈进。
未来,淮安将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新趋势,以人民宜居宜业为价值导向,充分发挥数据潜能,不断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不断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以智慧城市建设的新成果助力城市建设、社会治理、产业发展,开启人民群众智慧美好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