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专版

新变量催生发展新增量 新布局激发“创城”新动能

——回眸2021年我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创建之路

凝聚发展动力:加速国家创新型城市创建

市领导高度重视国家创新型城市创建工作,多次赴部、省汇报争取,日前我市成功获批创建资格。研究出台《淮安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2021-2023年)》和《促进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政策》,制定研发投入奖补等配套文件,形成“1+1+10”的科技创新支持政策体系。组织举办市政府新闻发布会,解读“创新16条”,开展“政策县区宣讲行”活动,提高政策知晓率。举办淮安科创讲堂,邀请科技部资深专家、领导来淮辅导。召开全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会议,邀请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专家组核心成员来淮授课。组织浙江大学—淮安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科技能力提升培训班,进一步增强队伍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迸发创新活力:加快前瞻性创新资源集聚

首次采用“揭榜挂帅”形式举办创新挑战赛,发布企业重大技术难题27项,对接解决方案30多条,成功揭榜对接企业21家,初步签约金额超2000万元。推动与上海交大签署苏北研究院二期合作协议,设立淮安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签约引进中关村硬创空间淮安创新港项目。进一步深化与南京工程学院合作。首次组织中国·淮安科创峰会暨创新创业大赛,吸引高端项目110个,博士团队占比89%,成功签约16个项目,其中5个项目获得投资机构跟投。首次推动科技招商并纳入全市考核,构建市、县(区)联动科技招商体系,赴深圳、南京等地开展专场活动10余场,新招引高科技项目129个。制定印发《淮安市新竣工高科技工业项目认定办法(试行)》,认定新竣工高科技项目25个。组织参加苏北五市产学研对接会等专场对接活动9场,累计签约项目76项,新建省级校企联盟124个,获批省双创计划“科技副总”112人,新命名省外国专家工作室10个。推动设立南京科技人才离岸孵化器,获批省双创团队1个,入选“淮上英才”创新创业团队12个、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3名。

壮大产业实力:加大科技型企业培育力度

首次设立“淮科贷”,去年全年贷款授信规模近40亿元。首次实施科技助企“1+3”工作机制,将全市近千家企业纳入服务网格,实行精准服务。完善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去年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60家,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达2008家、同比增长111.81%。纽泰格科技成功在创业板上市,迈尔汽车在科创板上市,江苏威博液压在北交所上市。出台研发投入奖补细则,引导企业研发投入80亿元,发放研发投入奖补资金3680万元,惠及企业312家。支持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家,累计建成市级以上“两站三中心”1350个。全市荣获省科学技术奖10项,其中,淮阴师范学院主持完成的“凹凸棒石基高性能复合材料的研发与应用”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视科新材料、苏盐井神、天丰种业三家企业获省首届创新发展奖,数量居苏北第一。首次推动科技招商并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考核,联合县区开展专题招商活动10余场。

增强造血能力:加强高层次创新载体建设

首次一体化推进科创综合体建设,并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考核,制定印发《淮安市科创综合体(科技产业园)管理工作指引(试行)》《淮安市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工作指引(试行)》,完善科创载体绩效评价机制,新备案市级以上众创空间2个、孵化器3个、科创综合体11个,获批省级众创空间1个、省级星创天地1个、省级农村科技服务超市1个。修订完善《淮安市新型研发机构管理办法(试行)》《淮安市大院名校合作资金操作规程(试行)》,开展引进研发机构绩效评价,奖励经费近200万元,全市研发机构研发经费投入920万元,横向服务收入1120万元,创新新型引进研发机构绩效评价机制。

彰显实干合力:加深高水平科技队伍培养

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线贯穿始终,聚焦党史学习教育,举办党务干部暨年轻干部培训班和红色教育基地“实境课堂”,组织开展党组中心组学习15次、研讨交流8次,邀请专家辅导授课4次,党小组组织集中学习13次。深入开展“党建助企建”活动和“两在两同”建新功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开展志愿活动8场230人次,向服务对象发放3000份服务事项清单,完成推进8个办实事项目。构建科技助企“1+3”服务机制并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有机融合。实施科技惠民“四进四送”服务行动,拓宽“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渠道。举办浙江大学—淮安科技干部素能提升班、党务干部暨年轻干部培训班等,打造高素质科技干部队伍。

■融媒体记者 左文东 通讯员 罗爱锋 王小青 朱继盼

2022-01-10 ——回眸2021年我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创建之路 1 1 淮安日报 content_170836.html 1 3 新变量催生发展新增量 新布局激发“创城”新动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