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左文东
通 讯 员 陆耀琴 孙振羽 任明强
本报讯 “我每个月都能赚3000多元,不仅减轻了家里的负担,还让我觉得我是对社会有用的人。”近日,在一家盲人按摩店工作的赵俊说。赵俊今年42岁,6岁时因病致盲的他此前没有参加过工作,2021年,他参加了盲人按摩就业培训后,获得了人生第一份工作。有了与外界的接触和经济收入后,赵俊变得自信、乐观起来,日子也越过越幸福。去年以来,我市聚焦残疾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推出了一系列务实的新举措,残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残疾人服务机构建设有新提升。2021年,我市着力实施“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提升”工程,对145个“残疾人之家”,7个残疾人托养中心和10个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基地共162个残疾人服务机构从软硬件环境、服务水平、科学管理等方面加以提升。目前162个机构运行稳定,截至去年11月底,共为12524名残疾人提供辅助性就业、康复、文体等基本公共服务,其中新增16-59周岁智力、精神、重度肢体残疾托养服务对象1554名,超额完成省政府民生实事任务。
残疾人就业增收帮扶有新举措。持续打造市本级每月常态化就业援助招聘会品牌,为近300名残疾人提供现场就业指导。提高中介机构推荐残疾人就业补贴标准,每成功推荐1名残疾人就业,6个月内,每个月可获500元补贴。依托4家人力资源公司推荐残疾人就业,现已成功推荐120人。截至去年底,全市实现新增就业833人,其中按比例就业379人。建立市级盲人按摩实训基地,为100名残疾人提供常年实训机会。在全市选择10家盲人按摩店,提供场所改造补贴3万元,引进专业保健按摩培训学校为残疾人提供一对一服务指导,助力盲人按摩店全面提升。
残疾人合法权益维护有新突破。打造“1+2+N”残疾人法律救助新模式,即建立一支残疾人法律救助综合队伍,完善线上线下两个服务场所建设,选树“N”起残疾人法律救助典型案例。市残联联合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等9部门调整了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协调小组,成立了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由上述9个单位职能部门负责人、律师和残疾人维权中心工作人员组成法律救助队伍,实时回答和协调解决残疾人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