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何 弦
通 讯 员 于 云 邓丽萍
时光如流,岁月不居。当2022年的晨光照进运河之畔的淮安大地,一首宏伟瑰丽的新时代史诗正蓄势而发。打开淮安地图,从淮安船闸,沿里运河、京杭运河至五河口,向南经二河、洪泽湖大堤、蒋坝、马坝、官滩至老子山镇,再到龟山村画一道线,这一“笔”,承载着古城淮安的千年荣光,也孕育着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的无限未来。建设大运河百里画廊,借“运”崛起,实现城市复兴梦想,淮安,在用浓彩巨笔精心描绘。
因势而谋
梦回南船北马
自古山阳城起,北行至河下古镇,经榷关,沿清江浦造船厂一线至臧家码头,转中洲岛,进清江闸,从东城安澜门向西北,终于黄淮交汇处清口,沿途漕船云集、市井繁稠、百业兴旺、风情万种……一幅长10.5米、宽0.4米的纸本水墨浅绛长卷《清江浦古韵图》描绘出靳定生眼里的“壮丽东南第一州”。
原市规划局副局长、市美术家协会原常务副主席靳定生出生船家,满怀深厚“运河情”。2014年,他开始长达两年多的《清江浦古韵图》创作,“现在站在清江大闸上向东眺望,依然能够想象当年清江浦的一派繁华。随着时代变迁,城市正逐渐失去记忆。我希望用画笔再现古城淮安的前世今生。”
经历历史沉浮,淮安再次迎来借“运”崛起的良机。
2017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江苏省成为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试点省份。淮安则以跨流域的独特性、遗产资源的密集性和资源富集程度最高的优势成为江苏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此同时,顺应党中央加快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江苏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提出,把美丽江苏建设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作为新形势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我们一届一届党委政府,要记住历史上的荣光,想到未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进程上,把一个什么样的淮安带给我们的老百姓。”2021年9月6日,全市大运河文化带重点项目拉练暨大运河百里画廊建设动员会上,市委书记陈之常语重心长地说,历史上的淮安,鼎盛时期是全国闻名的中心城市,再现“壮丽东南第一州”的繁华盛景是淮安人民的共同夙愿。
如何令“国之大者”成为“行之实者”、民之所向?大运河百里画廊建设工程应运而生。
创新组建全省首家“市大运河文化带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统筹规划、督导推动全市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出台《淮安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着力构建“五园三带十点”主题展示区,形成大运河淮安段国家文化公园展示体系;出台江苏省第一部专门针对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的地方性法规《淮安市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近年来,随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实践不断推进、深入,一个十分恢弘的城市建设发展棋局正在展开。
2021年2月18日,陈之常专题调研五河口、二河等片区规划建设情况时首提百里画廊建设构想。同年9月6日,全市大运河文化带重点项目拉练暨大运河百里画廊建设动员会召开。(下转A4版)